容易 发表于 2015-10-9 07:56:55

一盏一碗的追忆

本帖最后由 容易 于 2015-10-9 16:42 编辑


       实际上,我们这些年来是惯于西式饮食的。忙碌的双职工,披星带月的节奏---西餐和面条因其简单快捷营养成为煮妇我最经常的选择。

       这个周末要与湾区一些浙江老乡小聚。头一回见面,自然少不得用江浙菜彼此混个脸熟。于是这几天下班后若来得及,我开始凭记忆温习几道久违的宁波本帮菜。 果真有些“南橘北枳”的意思。食材不给力,宁波菜的咸鲜软糯和宁波人最擅长的“醉”“糟”烹法都难免打折扣。海味就更不用提了,好些材料根本置办不到。 尽管如此,还是就地取材做了烤菜,醉鸡,素烧鹅,四鲜烤麸,墨鱼大烤。。。。。。这一道一道地煮过来,那个最爱的身影总在眼前不断浮现,直到浓烈得化不开。

       猛然发觉,岁月的潮水跌宕起伏,人在异乡为异客的日子里,外婆仍是我心底里温暖的力量。这一盘一盏,都有着外婆的味道。

      在我遇见过的女子中, 从未有一人象我外婆那样矜贵隐忍,睿智能干。可惜, 我和母亲都没有学得外婆的十分之一。从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娇小姐到外公被打成右派后迁居乡间独自养育四个孩子的坚韧的母亲---记忆中的外婆始终慈爱温和。在当年宁波近郊的那个村落里,识文断字的外婆是人人敬重的“周家阿姆”。外婆曾让出自己的居所赀财以安抚他人,从此栖身于我大舅舅的屋檐下。在外婆见主二十余载后的今天,最怀念她的人除了我们孙辈外,还有与她曾共处一室半辈子的大儿媳。

      如果说“平头整面”乃所谓传统妇道的基本,外婆可以说是无人能出其右的典范。最艰难的日子里,绞了发髻,留起齐耳短发,天天清晨外婆先把头发篦得服服帖帖,蘸少许头油抿得溜光平滑,不起毛头,再一边用一两枚黑色钢丝发夹在耳后别好,才开始生火烧水做饭叫孩子们起床。写到旧时候女人梳髻,程乃姗曾说:“梳理得心如平镜,锃亮清寒”。我想,这何尝不是外婆朝如青丝暮已成霜的心境写照。外婆的鬓间, 始终有股好闻的味道。手头再拮据,那瓶头油始终陪伴她。一如她本人静谧又顽强地吐着幽香,无关境遇无关春秋。

         每天临睡前,外婆有个习惯,把隔天要穿的衣裳叠好,压在枕头底下。这样衣衫上身总是平平整整有棱有角的。清晰地记得90年代初,我放学后去找外婆,被告知外婆上小菜场去补点做饭用的材料。 我扭头就往小菜场跑。隔着老远老远的路,大近视的我一眼就在人群中辨认出外婆:清瘦挺拔的身影,一丝不苟的银发。

      最令家族中每一位成员难忘的,是即便物资贫乏的年代, 外婆总能把顶寻常的材料变成人间美味:放学时,五斗橱上总有为我留着的一块糕点;冬夜临睡前的一碗甜羹。过年过节就不必说了:熏鱼,鳝糊,狮子头,黄鱼羹……外婆的味道仿佛还在舌尖。多么想抓住这记忆,几经尝试,自己却无法复制。 深深地懊悔,从少年到青春期那段时光如梦飞逝,被外婆守护着的我竟然对厨房里的事情从未起过一丝兴致。而今想来,不免有几分凄惶:那时的我那样热衷地漂游于屋外世界,岂料有朝一日,站在炉灶前摆弄锅碗瓢盆也会带给我莫大的快乐和心安。

       一盏一碗之间,外婆,我想我比过去更思念你,贴近你。


墨鱼大烤


烤菜


醉鸡


素烧鹅


鱿鱼烤排骨


到处停留的叶子 发表于 2015-10-9 08:20:19

不管是外婆还是菜肴,都是可望不可即的思念了~

mezhan 发表于 2015-10-9 08:22:09

美食.{:225:}{:225:}{:225:}

容易 发表于 2015-10-9 08:38:42

到处停留的叶子 发表于 2015-10-8 16:20
不管是外婆还是菜肴,都是可望不可即的思念了~

菜肴,或可仿到五六分相似。人,却是只能在梦中相见了。

晨枫 发表于 2015-10-9 08:43:05

看到你写外婆,我也想起我家的老一代。

你的素烧鹅是怎么做的?

容易 发表于 2015-10-9 08:52:00

本帖最后由 容易 于 2015-10-8 22:27 编辑

晨枫 发表于 2015-10-8 16:43
看到你写外婆,我也想起我家的老一代。

你的素烧鹅是怎么做的?

先用胡萝卜, 香菇,金针菇,少许青江菜,榨菜等切丝炒馅,调味,勾浓芡收干,放凉备用。
取新鲜腐皮一张, 腐皮包若干。
用生抽,麻油,糖,水等调酱汁。
腐皮对半剪开,铺开在台上,用一些酱汁把腐皮抹遍。腐皮包先打开,铺在腐皮中间,上面放上适量的馅料,腐皮四周向中间折叠,把腐皮包和馅料包在中间。 收口朝下。
盘子抹油。上锅蒸8-10分钟。
整条蒸好的下油锅炸。油中温就好。
两面有些焦黄就可以取出。放厨房纸巾上吸油。切开,趁热吃很香。放凉了腐皮不脆了, 也好吃。另一种味道。

莳萝 发表于 2015-10-9 09:23:08

我的生活中外婆的身影无处不在啊。
我小的时候,妈妈支援边远地区医疗,我在外婆膝下长大。外婆是长发,批发如瀑,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就用梳子、篦子蘸水,抹上桂花油,坐在窗前梳头,我每天迷迷糊糊的第一眼都是她在天光中柔和的剪影。

晨枫 发表于 2015-10-9 10:25:50

容易 发表于 2015-10-8 18:52
先用胡萝卜, 香菇,金针菇,少许青江菜等切丝炒馅,勾浓芡收干,放凉备用。
取新鲜腐皮一张, 腐皮包若 ...

哇,这太麻烦了,我还是到你家来吃吧。{:187:}

我做菜除非可以吃好几天的,否则连头带尾不超过20分钟。才两个人,吃饭花那么多时间干什么?{:197:}

潜了又潜 发表于 2015-10-9 10:49:19

本帖最后由 潜了又潜 于 2015-10-9 11:01 编辑

(偏偏你这层独缺评分项 {:199:}{:196:})

想起了故去多年的表哥的母亲(我称作小外婆的,做得一手地道的宁波菜),还有奶奶。奶奶把我从1岁带到5岁,从未见老人家发过火,让所有回忆起来的人唏嘘不已,做的一手好菜传到父亲手里有几成,到我这里大概不到一成了,人已逝,再也无从学起。

馒头笼子 发表于 2015-10-9 13:17:29

做菜完全是业余选手,一点儿不利索
不过休假的时候,经常会花一两个小时给家人做饭。
总想重复外婆,妈妈做饭的味道。让这个味道也成为孩子们以后的回忆

容易 发表于 2015-10-9 14:29:15

莳萝 发表于 2015-10-8 17:23
我的生活中外婆的身影无处不在啊。
我小的时候,妈妈支援边远地区医疗,我在外婆膝下长大。外婆是长发,批 ...

我们那代孩子几乎都是外婆奶奶一手带大的。你的描述真让我心有戚戚。

容易 发表于 2015-10-9 14:31:54

晨枫 发表于 2015-10-8 18:25
哇,这太麻烦了,我还是到你家来吃吧。

我做菜除非可以吃好几天的,否则连头带尾不超过20分钟。 ...

报告晨大,下回来看葛教授的时候,可以捎带着看看我^_^

晨大每天有那么多学问要做,头条要写,自然不能在做菜上耗费功夫。我这样凡俗的人,闲着也是闲着,得空就琢磨吃的。就这点出息。:Q

容易 发表于 2015-10-9 14:37:05

潜了又潜 发表于 2015-10-8 18:49
(偏偏你这层独缺评分项 )

想起了故去多年的表哥的母亲(我称作小外婆的,做得一手地道的 ...

“人已逝,再也无处学起”:'(:'( 这正是我这些天的来最大的感叹啊!
家母至今不会烧菜,家里是老爹掌勺。爹是山东/安徽+四川的杂烩风格。所以即便回宁波,我在家也吃不上宁波菜的。外婆的好手艺母亲和我连一星半点儿都没继承到。

容易 发表于 2015-10-9 14:38:45

本帖最后由 容易 于 2015-10-8 22:40 编辑

馒头笼子 发表于 2015-10-8 21:17
做菜完全是业余选手,一点儿不利索
不过休假的时候,经常会花一两个小时给家人做饭。
总想重复外婆,妈妈做 ...

赞你!孩子长大后,走到天涯海角,就是这“家的味道”会把他/她牵引回来。

qyangroo 发表于 2015-10-9 21:50:24

容易 发表于 2015-10-9 14:29
我们那代孩子几乎都是外婆奶奶一手带大的。你的描述真让我心有戚戚。

跟我的姥姥很像,我的姥姥缠过小脚,信佛,善厨艺女红,每年给我们做鞋。可是我们嫌土气不穿,白收了一柜子。现在才发现手工鞋是最舒服的。

jufeng 发表于 2015-10-10 04:18:03

你要是到了外婆的这个年龄,也会这样的,看好你。。:lol

牛铃 发表于 2015-10-10 04:50:25

容易 发表于 2015-10-9 01:31
报告晨大,下回来看葛教授的时候,可以捎带着看看我^_^

晨大每天有那么多学问要做,头条要写,自然不能 ...

下次来加州的时候,申请看葛教授和容美人(一顿午饭和一顿晚饭都有了,哈哈)

pkhelen 发表于 2015-10-10 07:27:09

同思念外婆。小时候父母经常几天不在家,就住在外婆家里。隔几天妈妈出现领我回家。所以小时候被问起排名,外婆永远第一。
你的菜已经做的很好了!我们这些大众,95%望尘莫及。
估计再过30年,你也会修炼出外婆那样的性格的。

龙血树 发表于 2015-10-10 07:35:28

也想念外婆了{:7_309:}

齐若散 发表于 2015-10-10 07:54:29

除了有好吃的,还有好看的文,非常感性。

若干年后,你比外婆被更多人想念,你看看你做出来美味,除了附近的来往朋友沾光外,坛子里多少人馋涎欲滴啊。

我对外婆一点印象都没有,从小就是跟着奶奶长大的。她们那时候的人好像都差不多,梳子篦子玫瑰油之类的,总能把自己收拾得一丝不苟。

大近视的我
哈哈,又不是学霸,怎么近视的?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一盏一碗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