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兵 发表于 2014-3-17 17:48:41

也说吃(九)去芜存菁

本帖最后由 上古神兵 于 2014-3-19 21:51 编辑

    一种未精加工的食物原料,其不同的部分存在质地、味道上的巨大差异,必须使用不同的烹饪方法。这样对食材的分类取舍就很重要了,所以孔子说割不正不得食(上次是冤枉他了,呵呵)。当然还有些食客会提出很矛盾的要求,也是食物萃取的原因。
    典型的食物萃取可以牛肉为例。牛柳、尾龙扒(都在里脊)肉质好而脂肪含量低,宜作牛扒;牛腰肉质嫩,作烧西冷牛肉;牛腩肉质稍韧,肉味浓,宜加咖喱烹调;牛胸肉,牛髀肉面纹多,肉质厚嫩,可烤或煎;牛颈肉可制馅或煨汤;T骨扒作牛排。(分割见图)

    植物也是如此。葱白、葱叶味道、水分的区别很大,而治疗感冒就只能用葱根。在我家,芹菜的茎和辣椒的果实一般是和肉炒,它们的叶、芽则腌渍凉拌成为佐餐小菜。
    当一种食材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理时,从味道到口感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前面讲软硬兼施提到过这个道理。但也不是说什么都要绝对单独纯粹的处理,比如全鸡、全羊的做法就是反其道而用之。
    食材萃取本来很正常,但凡事都不能过分。萃取过分就会造成前文所说的浪费和变态。现在不少西方国家已经注意到了浪费这点,大家也都明白,我就单说说变态。
    变态的萃取,就是通过难以想象的加工手段,要求食材的绝对精纯。还记得鲁智深是怎么耍郑屠的吗?把寸金软骨也要切碎。其实这种还不是变态,毕竟现在就流行把鸡脆骨裹面软炸。下面说说两种真正变态的食物萃取。
    一种是吃鞭猪。把猪关在一间密室里,“人持杆,逐而挞之”,到猪累死的时候,立即将它背上的肉割下来。“盖其背受挞,以全力护背,则全体精华,皆萃于背,甘腴无比,余肉腥恶失味也。”不仅恐怖,而且浪费。
    另一种是吃惊羊。
    这个典故是说唐太宗李世民要寻找一些无脂肥羊肉做药引子。皇宫膳食的光禄卿就有些头疼了:无脂肥羊肉是个相互矛盾的东西,肥羊就要有脂肪,没有脂肪就不是肥羊。百般无奈下求问博学多识的宰相郝处俊。郝处俊说所谓无脂肥羊肉指的是这只羊身上的脂肪全部渗入到肉中,这东西是有的,不过当今圣上珍惜生命,要是知道了获取无脂肥羊肉的过程,一定会放弃。于是郝处俊给唐太宗写了一篇详细的无脂肥羊肉制作说明书:要得到一只无脂肥羊必须准备五十只有脂肥羊,当着这五十只羊的面拿起屠刀,将这些羊一只一只的杀掉;晚死的羊目睹这种血腥的场面会感到恐惧,身上的脂肪就会破碎渗入肉中,直到杀死四十九只羊后,剩下那只羊就是纯正的无脂肥羊了。不出郝处俊所料,唐太宗看后说朕不忍为之,无脂肥羊肉的事就此罢休。
    由此可见,食物去芜存菁,人之常情,但要有时有度,考虑清楚才行,即使是富甲天下或一国之君为饱口舌之欲可以不考虑钱包问题,心理健康也还是很重要的!

fcboliver 发表于 2014-3-17 19:45:56

心理健康也还是很重要的!
:victory:

鹰从天降 发表于 2014-3-17 21:23:30

“吃惊羊”这事很有给“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拍马屁贴金的嫌疑。如果光看这个故事的话,太宗是很配得上这个谥号的,至于“玄武门之变”麽,呵呵。

punishment 发表于 2014-3-18 03:21:39

点评一下这个肉单。一般来说brisket最便宜(brisket两块一磅便宜,三块正常,再多就贵了),T-bone,Porter house最贵,rib eye次之。北美猥琐男想学做牛排,一般从rib eye开始。不过实践中发现chuck eye肉质肥嫩,口感接近texas roadhouse,而且不贵,沃尔玛一般五块一磅左右,肉食动物不妨一试。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14-3-18 13:16:54

本帖最后由 南京老萝卜 于 2014-3-18 14:40 编辑

有一种肉叫做小牛肉,veal,很嫩,随便怎么煎都不会老,适合我这种手艺不高的人。

神兵,还有楼上的punishment,如果不是小牛肉的话,来介绍介绍怎么煎?

我先说说我的煎法吧。其实我也搞不清楚什么部位的,反正不是那个大袋子装的10几磅的brisket,就是那个一般1寸厚的有手掌那么大的一块。我还是中式的做法,拿酱油黄酒生姜什么的泡个半小时到两三个小时左右,取决于是周末还是上班。然后锅热了后,放点油,全倒下去。不开大火,比中火高些吧,反正要听到锅里呲啦呲啦地响。不时翻几面,不知哪儿来的水,过会儿就变成煮了。总之烧个10几分钟,不是大火,就是高中火,等血水不渗了,切边看看,中间不太红了,再煮几分钟,加一点盐和黑胡椒,起锅。剩下的汁水,切半个洋葱进去,呼啦几下子,出锅,铺在肉上。

我这火候不容易掌握。这边上是最先变色,往往边上变色了,里面还是血红的。所以我一般都要再稍微多煎(或者叫煮)几分钟。但是这样一来,肉变得比较老。还有这汁水太多恐怕也是个问题,最后就变成煮了。

ccqi 发表于 2014-3-18 15:24:36

好贴呀{:191:}

潜了又潜 发表于 2014-3-18 15:58:53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14-3-18 13: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一种肉叫做小牛肉,veal,很嫩,随便怎么煎都不会老,适合我这种手艺不高的人。

神兵,还有楼上的punish ...

水一是肉嫩含水量大,加热后蛋白质变性结合水溢出,二是来自你的腌料。
中餐一般切薄,刀背剁打断纤维,入味快肉也更嫩,也会用粉来保留汁水,因为薄所以可以做到外面脆或未被浸软时内部已熟。
西式做法用敲肉锤,这个和中式类似,另外还有松肉戳(tenderizer),让肉里有许多小孔,传热、入味更容易,熟起来更快。

上古神兵 发表于 2014-3-18 20:07:03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14-3-18 13: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一种肉叫做小牛肉,veal,很嫩,随便怎么煎都不会老,适合我这种手艺不高的人。

神兵,还有楼上的punish ...

我吃还行,做不行。但刚好前些天被老婆逼着解决煎牛肉的问题。我的解决方法比较简单,如果是生牛扒,那么中火直接煎,如果是您说的喂过的,那么要火大点,不管用什么火,煎的同时,用铲子的平头刃不断挤压牛肉,使汁水尽快流出。

punishment 发表于 2014-3-18 20:37:24

本帖最后由 punishment 于 2014-3-18 23:19 编辑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14-3-18 13: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一种肉叫做小牛肉,veal,很嫩,随便怎么煎都不会老,适合我这种手艺不高的人。

神兵,还有楼上的punish ...

老不老看部位,真的。同样的火候,有些部位比如sirloin、shank老得很快,有些部位比如rib eye则是正合适,油汁四溢。神兵兄这个帖子里面每个部位写的“极嫩”、“略老”,都是指每个部位能承受,不难吃的火候。
至于水,到一定火候是必然出的。西方人一般不使用液体腌料,可能因为他们要把这个水控到肉里,液体会影响火候判断。他们的手段一般是快出水了肉出锅晾两三分钟,把水控一下。如果水出了不除水,不停火那就变成煮了。
我看过的牛排教程里面,这个我最赞同,他这个结果是标准的medium火候,火候也很均一,值得推荐。
要上班了,等到班上再补充。

//续:

重新看了一眼上面各位的回帖,感觉知识不大系统,很多做法停留在对策的阶段。晚上回家我写个小帖子总结一下吧。

leekai 发表于 2014-3-19 09:58:54

喜欢做红烧牛肉。牛腱,先用凉水浸泡几个小时,中间每半小时换水;投入开水锅中,待重新开锅后投入凉水;各种佐料、牛腱一起放入电压力锅煮,等气压上来后手动放气,捞出牛腱投入凉水,凉透后再加入电压力锅,煮5-10分钟。吃过的朋友都很喜欢,中间过两次凉水是为了让牛肉有筋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也说吃(九)去芜存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