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兵 发表于 2014-3-11 08:44:16

也说吃(二)——按图索骥

   上次说了不少美食的大原则,就是没说吃什么,这回说吧,可真犯了难。
   好吃的东西太多是一个问题,更难的问题是怎么找到这些好吃的。没吃到东西前,鼻子先会闻到,“闻”这个字以前是专为耳朵听的,鼻子是用“嗅”的,不过还是有道理的,现在要找好吃的,不仅要嗅,而且要听,更要看书、上网。
   现在资讯的发达,也体现在美食上,菜谱就不说了,各地的所谓美食地图也很是不少。但如果你真按这些图去吃,恐怕十有八九会大失所望。这并不是说图是骗人的,就算有饭托那也是少数,主要是因为图的局限性。
   首先,图中所选都是被大多数人认可的,一般就象葛优广告里说的,哪人多找哪家,因为大家都去,说明即使没那么好,也不会差到哪去。但问题也往往出在人多上,人一多,管理不善,主配料把关不严或供应跟不上的问题都可能出现,更重要的是人,5分钟做一个溜腰花和60分钟做12个溜腰花是不同的,人不是机器;再多,就不能由大师傅一人掌勺,那你吃到的就不是传说中的原汁原味了。
   其次,图是人编的,必然有主观性,他喜欢吃的,你不以为然,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图是没问题,不过没有解决你的问题。
   图大多是根据传说、经验而来,图是如此,所以传说和他人经验也一样靠不住,所以尽信书不如无书。图要看,但要看什么样的图,怎么看就都是吃的学问了。
   一般来说,最好是想吃什么找什么,不要找到什么吃什么,有明确的目的才会有清楚的判断,而且要杜绝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想吃辣而不愿吃麻的,就不要找正宗的川菜馆,只能找改良的,最好是找湖南、湖北或者贵州云南菜。同样是辣,西北的辣是在主食的面里用辣椒油,朝鲜菜的辣是用辣椒腌制的酱里,前者油腻后者清烈。找错了而怪人家菜不好或图不准是不对的。
   再者就是要报着尝试的心态去吃。早就说了,感觉是非常主观的东西,尝试的心态可以让你琢磨出自己的感觉与描述的差异,即使不喜欢,也能吃出点品评的乐趣和妙处,也算不白吃,自然也就不那么失望了。比如涮羊肉,好又能好到哪去呢?都是羊肉。但肉的鲜嫩、蘸料的口味,锅底的调味,甚至是火(加热的方式),却是各有千秋,需要明查秋毫的。
   说了半天,我也说说我看什么图。实在抱歉,我不看图,我的品位档次看不了图,不过倒是有几本说吃的书可以介绍给大家。一本是汪氏父子(汪曾祺和汪朗)的《四方食事》和《胡嚼文人》,另一本我忘了书名和作者了,回头再告诉大家。有人会说为什么不看《饮膳正要》和《随园食单》?不是不能看,但要有心理准备,前者会把人饿死,后者会把人累死!

料理鼠王 发表于 2014-3-11 10:31:19

学习了,吃货总是精益求精的典范

丁丁咚 发表于 2014-3-12 07:03:52

本帖最后由 丁丁咚 于 2014-3-12 07:10 编辑

这类写吃的散文杂记我基本都看过,不过我觉得这些文人写的饮食散记吧,也就是当文学作品看看,真要较真起来,恐怕还不如那些什么美食地图呢。文人确实擅长把食物写的绘声绘色、让人食指大动,但这些人在美食上的眼界和烹饪美食的经验(相对于今天的各位吃货而言),其实还是挺有限的。

随园食单不是散记,但上面的菜其实大部分就是很平常的家常菜啊,而且每道菜都语焉不详,我真没觉得这书有什么价值,之所以那么有名,还是因为袁枚在文学上的造诣吧。

上古神兵 发表于 2014-3-12 09:21:11

本帖最后由 上古神兵 于 2014-3-12 09:22 编辑

丁丁咚 发表于 2014-3-12 07: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类写吃的散文杂记我基本都看过,不过我觉得这些文人写的饮食散记吧,也就是当文学作品看看,真要较真起来 ...

所以说看《随园食单》会累死啊,另外我介绍的这几本书都是吃的有趣而已。呵呵!

大道至简 发表于 2014-3-12 10:13:36

我到广州出差,早前都是看手机里面的“大众点评网”寻吃的。发现了几个人气味道还可以的,但也有性价比不高的。
后来,我就索性不看了。到了饿的时候,就穿街走巷,专找老广州本地街坊聚集的餐馆,发现还是可以滴。物美价廉,可以吃饱,味道也不错。

丁丁咚 发表于 2014-3-12 10:25:32

大道至简 发表于 2014-3-12 10: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到广州出差,早前都是看手机里面的“大众点评网”寻吃的。发现了几个人气味道还可以的,但也有性价比不高 ...

要找吃的,我觉得还是跟本地居民打听才是正道,大众点评我不熟,以前常用tripadvisor、google review,但后来发现都不太可靠,那上面推荐得特别多的,大部分都是或沦为了tourist trap{:20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也说吃(二)——按图索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