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 发表于 2013-9-19 12:54:45

即晴 发表于 2013-9-18 19: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哇哈哈。。。

你太强了!!!

容易 发表于 2013-9-19 12:55:54

晨枫 发表于 2013-9-18 20: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怎么感觉和《剪爱》是同一个作者?@水风 ,来来来,说说是不是有这个感觉?...

感觉不是妖道写的。是不是宁娜姐写的呢?

晨枫 发表于 2013-9-19 13:10:17

容易 发表于 2013-9-18 22: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感觉不是妖道写的。是不是宁娜姐写的呢?

我是看结尾的手法和5号有点像……

混天球 发表于 2013-9-19 13:29:11

本帖最后由 混天球 于 2013-9-19 06:54 编辑

李禾平 发表于 2013-9-18 22: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短评:

生活比书本上的铅字要真实得多,不需要怜悯的叹息,带给你平等的触动。


本篇真是上上佳作。文章厚重,深刻,作者人情练达,也是个充满宽容,怜悯和同情心的厚道人。作者我猜是男性,东北人。本文厚重之处在于短短几段,人生的几个片段,把普通人家的艰辛,无奈,和韧性表现的淋漓尽致。本文的深刻之处在于点出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珍惜已有的缘分,感恩惜福”这几个幸福人生的真谛。

文章最后一句 “临了,跟何大娘吐了真言:薇薇不是振宏的种。振宏一直不行的。” 实乃神来之笔,神来之笔,极有韵味。前面液化兄问的好,为什么老太太临死给来这么一下子?这实际上是理解本文之深刻的钥匙,请容洒家为作者续个貂,拆解一番。这句话有几层意思:

1. 淑珍和大娘相交几十年,和她儿子离婚了,孙女又不是大娘亲生的,实际是个路人。在此弥留之际,告诉大娘实话,保留了淑珍在一个弥留之际的人之前最后的坦荡和尊严(请注意是淑珍的尊严)。同时,说实话也是对几十年缘分的交待,给了大娘最后的尊严。(混天球补一下,淑珍的尊严是她不能日子过不好夫妻生活也过不好所以离的理直气壮的尊严,大娘的尊严是跟她说清楚是因为在乎她的看法的尊严。人在临死时反思自己时首先想的不是风光的时候,而是自己的遗憾和亏心事,同样一个人对一个将死的人要解释清楚的不是我对你有多好,而是你可能对我有看法有怨恨的事情。)

2. 中国式的父母,如果有一个比较弱势的子女,那么在弥留之际,最后的牵挂,或者遗憾,或者说疑问是“我尽力了吗?我能为他做的更好吗?我是一个好父母吗?我对的起他吗?” 淑珍实际上告诉大娘,你是的。儿子没啥出息等等都是大娘知道的事实,对事实也有一个现实的哪怕是不得已的接受。儿媳在最后一刻告诉大娘,你儿子比你知道的还弱,你拿着一手你没意识到的更烂的牌打成现在这样,不错了,不容易了。大娘听到这话应该是带着欣慰闭眼的, 尽人事,安天命。(混天球补,这一点可能多数朋友不能理解,因为没有生活经历。其实也不难,找一个家有残疾小孩的朋友问问,你就知道了。这些父母可能离死还早着呢,但也有这种想法)

3. 是给大娘一个关于她儿子生活安排的安心。淑珍实际告诉大娘,这么多年的过年夫妻我们都做下来了,我闺女不是他亲生的我们也跟他过下来了,你儿子老了以后不会太孤独(中国人过年的时候心理最脆弱),你放心吧。同时,可能还有这么一层意思,你儿子自己知道女儿不是亲生的(他不行嘛),但他能乐呵呵接受过年夫妻和女儿,说明他的性格和对人生的领悟还是成熟的,你也放心吧。

这么复杂而又现实的思维,很可能不是作者的刻意创造,而是对生活中知道的事件的写实。作为一个黑龙江姑爷,这类事我听说的也不少。但作者明显对这类事怀有同情和理解。等待揭开作者的名字,让我能又结实一位厚道君子。(可能早就认得,但本文揭露的深刻呀)

料理鼠王 发表于 2013-9-19 14:04:14

混天球 发表于 2013-9-19 13: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本篇真是上上佳作。文章厚重,深刻,作者人情练达,也是个充满宽容,怜悯和同情心的厚道人。作者我猜是男 ...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还有,这沙发抢得太快了,严重抗议。
建议李阿姨对回帖的前十五名进行抽奖

子奉不语 发表于 2013-9-19 16:52:47

这篇小说啊,的确让人眼前一亮!

作者首先在文字上的把握是很到位的。三言两语,清清白白,从人物带情节,最后点题,写文章是个能力,不承认是不行的。

但更可贵在作者对世情和人性的把握上,几件小事,经历过那个大发展时代的中国人都能从背后看到一些熟悉,也都能有所共鸣。别人讲故事,讲了,听了,懂了。

最后还是要调点不足。

以何大娘起头,全篇跟何大娘其实没什么关系,小说的焦点其实是有点模糊的。家长里短闲扯没问题,落到这两三千字,安排上是有问题的。

二来就是结局的这个包袱。感觉效果不好,没出来。

临了,临个什么了?

跟何大娘说,干嘛跟何大娘说?

不是振宏的种,是谁的种,和过年夫妻有什么关系?

让读者有回味是好的,但是如果作者在中间能有点交代就更好了。

荆棘探兴 发表于 2013-9-19 18:48:15

好悲凉的结束

青石崖下 发表于 2013-9-19 19:25:11

这篇有余味,有观察生活变迁的沉淀。牛!

河蚌 发表于 2013-9-19 19:31:55

本帖最后由 河蚌 于 2013-9-19 21:02 编辑

整篇情节初读过来都很平淡,无论是淑珍的强势还是振宏的不争气,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困局,现实主义读起来也自然让人郁闷,但最后一句却是破壁之句,让小说的人物空间豁然开朗,立意马上就提升了起来,也让整个故事中每个人物都有了全新的诠释。
在我看来,这篇文章表面是写振宏和淑珍这一对非典型夫妻,而真正的主人公是振宏而不是淑珍。只不过文章以淑珍是明线,以淑珍在生活中的奋斗(或者说是折腾)为主要内容,但描写淑珍的每一次活动都会写振宏的响应,从而也以淑珍面对生活的主动和抗争来衬托振大篷车的随遇而安,让读者对振宏的窝囊和不争气产生强烈的印象。而两者强烈对比也造成了情节的戏剧化和离奇化,让读者猜想,这夫妻俩为什么会有这么不同常人的行为,从而为最后一句话的破局做出最好的铺垫。
而最后一句破局的话,“薇薇不是亲生的”这不是关键,关键是“振宏一直不行的”,因为只有前一句,代表着淑珍对振宏的欺骗,而加上后一句,就完全不同了。淑珍知道振宏不行,那振宏自己不知道吗?肯定是知道的,不行的意思,我想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不能生育,一种是不能行房,我觉得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后一种。
而一个男人不行,意味着什么,我想大家都知道,对于知识分子,也许他还能以事业为重,但一个平民,不行就意味着他是个废人,没有后代,无法对父母交待,更无法对妻子交待,人生完全没有奋斗目标。这样的人,自然就会天生悲观,在任何时候都无法振作。这就让前面情节中一再强调的振宏的各种窝囊的行为有了合理的解释,并让读者对这对夫妻的命运产生出深深的同情。
这篇小说真的是很好,可以说是深得小小说写作的三味。唯一不足的还是破题最后一句的述说场合不对,在何大娘去世时说这样的话,无疑是在人的伤口上撒盐,很不合情理,自然也会让文章产生新的误读(当然,这种误读本身也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还有一个地方(不能说是缺陷),就是在文中没有交待薇薇的出生来历,当然,这也可以产生更多的变局出来。一种,结婚不久,就出生了,也就是奉子成婚,这说明,淑珍当初找振宏就是要为孩子找一个爹,而振宏找她也是为了掩盖一下自己,这样也可以说明为啥前十几个对象都看不中,因为振宏不想耽误别人的青春。另一种,就是婚后两三年才出生,这说明,淑珍可能是被振宏骗回家的,所以出去找别人,振宏因为不行也不追究,反而帮着隐瞒。我自然是喜欢前一种,因为这可以加强我的推论的证据。
===================================
说起小小说,建议大家读一下欧亨利小说集,在中学课本上说欧亨利的小说是带泪的微笑,这真是个误解。欧享利的小说有悲剧有喜剧还有完全闹剧的,唯一的特点是最后一段点题或者破局。这种写作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模式,我们可以在所有的作家的短篇中发现这样的模式,现在微博中流行的秒杀小清新也是同样的手段。
这最后一段(句)的回转,让小说拥有了最珍贵的特征--回味。初看时是一个感觉,但读到最后,一句话把前面的感觉全都颠覆掉,让读者不得不回过头重新去读,然后在新的条件下重新对小说进行全方位解构。而我们知道,任何的小说,其情节都是择精要而写,我们更象是透过房子的窗子去想象房中的世界。
只要小说有了回味,那么每个人就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故事进行补充,从而让本来单薄的情节在脑中丰富起来,甚至同样的小说,每个人却构建出不同的世界,甚至整个故事的含义都有了不同的理解,而主人公也有了不同的形象,这就是常说的“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河蚌 发表于 2013-9-19 19:48:21

,我

晨枫 发表于 2013-9-19 13: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是看结尾的手法和5号有点像……

这种最后一段破题是小小说的经典写法,第5篇是这样,第一篇写两同学对比的也是这样的。
只是第一篇用的素材不好,两个同学的对比,学习差的富,学习好的却很穷,最后以学习差的那人得了病来衬托学习好的虽然穷困但却平安,这样的立意就平淡了,因为我们知道,命运之箭从来都是乱射的,那些在贫困中的人也一样会生病,即使他不去喝酒。
第五篇也最后破题也很有戏剧性,但问题是,中间情节没铺垫好甚至可以说是出现断裂,以至于最后的情节太突兀了,让读者无法产生共鸣。
这一篇,无疑是现在几篇中最好的,于平实中见光华,上乘之作。

水风 发表于 2013-9-19 20:04:45

晨枫 发表于 2013-9-19 12: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怎么感觉和《剪爱》是同一个作者?@水风 ,来来来,说说是不是有这个感觉?...

不一样的阿。这篇是白描手法,跟妖道倒真是一路的。

不过呢,妖道不会写这么压抑的文章的,即使压抑,那么结尾的地方也会给大家点希望。大家日后自然明白了我在说什么。

水风 发表于 2013-9-19 20:05:25

晨枫 发表于 2013-9-19 13: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是看结尾的手法和5号有点像……

你一路看下去吧,后面的每一篇都像。{:190:}

水风 发表于 2013-9-19 20:08:50

河蚌 发表于 2013-9-19 19: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整篇情节初读过来都很平淡,无论是淑珍的强势还是而且振宏的不争气,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困局,现实主义读起来 ...

河蚌说得好阿!{:222:}看起来有生活经历的人,就是不一样,尤其是这种文青中年。{:190:}

不过,你把这些都说完了,让我们靠什么发帖阿!{:192:}

河蚌 发表于 2013-9-19 20:18:32

水风 发表于 2013-9-19 20: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河蚌说得好阿!看起来有生活经历的人,就是不一样,尤其是这种文青中年。

不过,你把这些 ...

应该是这篇小说看完后,俺那自以为构思精巧的小清新美文就显得特别浅薄了。
不过倒也能开阔思路,这几天若有空再写一篇,不再局限在那些风花雪月里。

水风 发表于 2013-9-19 20:38:40

阿姨您这是举重锦标赛阿,越后来出场的,就是越厉害的,对吧?

难怪说前三篇都让俺们这么放心来着。{:211:}

这篇其实写得很不错,只不过还有几个小瑕疵以及一个大问题。

先说大问题,子奉说过,这种类型的小小说里面,所有的文字都是必须的,(好吧,我承认,这是我捏造的),也就是说,整篇文字看似平淡,但如果你想拿掉哪怕是几个字,都会觉得缺了点什么。而这篇呢,如果我们拿掉最后一段话会怎么样?就我个人看来,其实本篇还是完整的。只不过没了一个完整的解释。这就很可怕了。这说明前面的铺垫已经独立成文了,个人以为就像子奉所说的,前面的铺垫太多了。包袱太小,抖不动了。所以呢,妖道长出了一口气,这篇拿大奖的可能恐怕是不太大。虽然至少比5号作品要好。{:216:}

小瑕疵方面,
1,我很不喜欢整篇的压抑的气氛。小时候读过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里面描写的其实也是很黑暗的。但整篇有一种奋发向上的希望在那里。生活本身已经很困难了,我们需要的,更多的是一种慰籍和鼓励,而不是让自己沉迷于这种自我悲伤里面。但这是作者的选择,我有权利不喜欢,但无权干涉作者和其他读者的观点。
2,我喜欢那种能够一遍遍的读,每读一遍,都会有新发现的文章。也就是一篇好的小小说里面,要有作者精心设计的小细节。你阅读的时候,不经意间,会忽然发现一点。然后就感觉跟在海边漫步突然发现了一个漂亮的贝壳一样。有点小欢喜。而这篇在这一点做的有些不尽人意。5号这方面要好许多,但作者太在乎那些细枝末节了,又丢了大方向,是个大败笔。
3,情节,因为字数限制,小小说一般只能局限于矛盾冲突爆发前后的描写。因为只有这样,最后的包袱才能总揽全局。如何将背景和环境水乳交融的放到里面去,是一个很高的写作技巧。5号有些尝试,但很显然做的不够。这篇如果能采取回忆的方式一点点的描述,或许会更好些。
4,文字方面,所有与最后一句无关的,都应该去掉。那么头两段关于大儿子的描写,在我看来,纯属不必要的啰嗦。这样的东西,文中还有很多。还是那句话,就是我不喜欢,但我不强求别人同意我的观点。

水风 发表于 2013-9-19 20:40:48

河蚌 发表于 2013-9-19 20: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应该是这篇小说看完后,俺那自以为构思精巧的小清新美文就显得特别浅薄了。
不过倒也能开阔思路,这几天 ...

低头低头,我也一样,要赶紧把金盆给收起来。

晨枫 发表于 2013-9-19 20:52:38

水风 发表于 2013-9-19 06: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阿姨您这是举重锦标赛阿,越后来出场的,就是越厉害的,对吧?

难怪说前三篇都让俺们这么放心来着。{:211: ...

可怕之处在于:爱坛不仅有大批小小说作家,还有大批点评家。当年语文课上,我不怕写,我就怕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手法分析。现在还是。{:204:}

河蚌 发表于 2013-9-19 21:07:37

水风 发表于 2013-9-19 20: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阿姨您这是举重锦标赛阿,越后来出场的,就是越厉害的,对吧?

难怪说前三篇都让俺们这么放心来着。{:211: ...

我觉得这篇可以和《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对照着看,市井题材,要平实,甚至有时需要絮叨,只要能够铺垫,能够烘托场景的,都可以用。
在我看来提大儿子没什么不好,这让整个文章初看起来更象是市井题材,其实不写最后一段,这篇情节的离奇也算是奇闻轶事了,但加了最后一段,多的就是人文关怀,就象赵本山的小品里加入宋丹丹,这是上了一个层次。

混天球 发表于 2013-9-19 22:09:51

河蚌 发表于 2013-9-19 06: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整篇情节初读过来都很平淡,无论是淑珍的强势还是振宏的不争气,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困局,现实主义读起来也自 ...

蚌蚌点评的真好,尤其是最后的回味一说,精辟。好文和好小说都是越琢磨越有味道。

本文如果下工夫的话,是可以成为长篇的,光现在作者留的线就有好多条,当初的虾有虾道蟹有蟹道是怎么回事?薇薇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的经历,为什么挑了护校这个职业,女主角的奋斗史和三个同居男人的经历,还有蚌蚌已经点过的几条线。功夫精纯的话,能写成个和时代同呼吸的大型全景式作品。 拍电视剧虽然能拍三十多集,但估计评审过不了,不积极向上呀。

水风 发表于 2013-9-19 22:10:12

晨枫 发表于 2013-9-19 20: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可怕之处在于:爱坛不仅有大批小小说作家,还有大批点评家。当年语文课上,我不怕写,我就怕中心思想、段 ...

这里都是混论坛的主儿,哪一个不是伶牙俐齿的砖家?晨大您放心,你的写出来了,我们一定很轻轻的,很温柔的砸砖。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六号作品:过年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