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的中年危机
本帖最后由 西行的风 于 2025-10-27 20:51 编辑现在的困惑有两个,第一是我发文章确实有时候我自己都不太满意,我回国后在西部高校,做的是基础理论相关的科研,这个学校传统就不重视我们学院,所以无论是生源还是经费,还是科研平台,都非常差(为什么到这里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我自己一直在越做越复杂,但感觉学生跟不上,我又有点懒,自己动手比较少了,所以文章一直在二区三区晃悠(中科院的),偶尔带的本科学生不错,能发点我觉得水平还行的,研究生基本指望不上,能力有限,能学会照猫画虎换个体系重复发片文章就不错了。继续,由于方向限制,一区文章很难。自己平均每年发5-6篇文章吧,为什么呢?因为要考虑学校工分,学生要毕业。唉。怎么突破就很苦闷。
第二个是国家基金的问题,因为各种原因,包括换方向,我一直就没有拿到。我觉得原因是一是文章一般,二是平台和学校真的很差,三是我一直也不喜欢写基金本子,每次都是拖到最后不行了才开始写。感觉每次写都很头疼。唉,这个毛病要改。我更喜欢写文章,而不是基金。其实基金的写法和文章真的不一样,怎么才能凸显创新和有价值,说服别人,不容易。我中间有几年下了苦功夫,有一次据说上会了,评语也还行,但就是没有拿到。十年了,真是无语。
现在上不去,也下不来,躺平吧,不甘心,不躺平,横向不会做,也做不了。要做到像原来那样保持好奇心和对科研的热忱,好像也没有了。浑浑噩噩,挺无聊的。都有点抑郁了。还没办法和家人说的太细,想听听各位的意见,怎么办呢?万能的爱坛网友们。 本帖最后由 唐家山 于 2025-10-20 09:23 编辑
国内现在确实很卷。到了科研的中老年,需要考虑体面的退场了。在完成必要的生存考核指标后,可以确定一个自己一直感兴趣的长期目标,慢慢做吧,功成不必在我。 唐家山 发表于 2025-10-20 09:21
国内现在确实很卷。到了科研的中老年,需要考虑体面的退场了。在完成必要的生存考核指标后,可以确定一个自 ...
谢谢开解,唉,最近诸事不顺,慢慢来吧。 基金本子还是要认真打磨,写好后多请有经验的资深学者帮忙读,如果你是做理论的,可以让做实验的帮忙读,提修改意见。就是要写到大同行也能一下子读懂的程度。另外多出去走动,让同行知道你的存在,知道你的工作。一些经验,也许可供参考。 风云际会 发表于 2025-10-20 11:53
基金本子还是要认真打磨,写好后多请有经验的资深学者帮忙读,如果你是做理论的,可以让做实验的帮忙读,提 ...
是的,“基金本子还是要认真打磨,如果你是做理论的,可以让做实验的帮忙读”,这方面确实不足。 说一点个人经历和感悟,仅凭参考。
读博之前,对做科研还是蛮向往的。后面就没什么激情了,各种原因吧,毕业后就进入业界挣钱要紧。
这几年创业,遇到很多问题,想了很多,尝试很多,也读了很多文章。现在反而对科研又有浓郁的兴趣了。
这份激情,来源于有用。遇到问题,针对性的去找文章读,就不像读博那时候看半天不知道要解决啥问题那么痛苦。把所有找到的解决方法,自己想的方法,都实现一遍,对比优劣,这样彻底明白了,不再是飘在上面。解决了问题,会拍案而起,会兴奋不已;读博的时候,自己也清楚只是为了毕业,做出来也不会有人去用,所以动力就不足。
我看你也很稳定了,有条件可以去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没必要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为了xx,忍着恶心去做的事情的。人一辈子能活多少年,顺着自己心意放纵一下,老来想必也不会有遗憾了吧。
可梦之 发表于 2025-10-20 13:50
说一点个人经历和感悟,仅凭参考。
读博之前,对做科研还是蛮向往的。后面就没什么激情了,各种原因吧,毕 ...
挺佩服您的,创业还能对科研感兴趣。
其实好多科研文章都是挖坑,不管埋的。我有个自己的实验室,还有计算集群,我记得实验室之前试过按照一篇文章合成个东西,结果死活不能重复,发邮件原作者也不回。
现在基本都是自己摸索和找靠谱的人合作才有进展。
我现在喜欢什么好像不那么确定,就是惯性在往前,每年稳定产出。但激情没有了。
发文章就开心那么一会儿就消失了。。。。
做理论的如果学生不行,那的确很不爽。。。
要跨越感觉只能往更高的平台的跳?尤其再考虑学校如果传统上就不重视你们学院的情况。但是人到中年,家庭,小孩,老人都是问题。很难多全其美啊~
换赛道很难,面临的竞争也会更加全方位。如果是博士刚毕业几年,投奔一个标杆学校的业界大佬,拼命干。还是可以望到可见的成果。但是如果奔5了。感觉很不容易。
先从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问心无愧? tanis 发表于 2025-10-20 22:07
做理论的如果学生不行,那的确很不爽。。。
要跨越感觉只能往更高的平台的跳?尤其再考虑学校如果传统上就 ...
是的,很多学生做不来理论,实验无论如何能出点东西。理论就难。
现在就是搞好教学,发点文章 ,我想想自己做点什么合适。
谢谢建议!
我觉得来这里充电是完全正确的。 西行的风 发表于 2025-10-20 22:43
是的,很多学生做不来理论,实验无论如何能出点东西。理论就难。
现在就是搞好教学,发点文章 ,我想想自 ...
也可以看看有没有什么跨学科的机会? 我phd老板的第二春就一次偶然的跨学科~ tanis 发表于 2025-10-22 03:12
也可以看看有没有什么跨学科的机会? 我phd老板的第二春就一次偶然的跨学科~ ...
怎么跨?我现在都开始搞农业项目了。唉,到处卷。跨界感觉有点不务正业。
发愁,发不出钱,就只有躺平做好本分工作。 躺平吧,不甘心,不躺平,横向不会做,也做不了。
我们这里统称仰卧起坐 本帖最后由 数值分析 于 2025-10-24 13:15 编辑
老兄申的国自然面上项目还是面下项目?据说今年面上的平均命中率才10%。。。而且有各种帽子人才(杰青,优青,千人等等)的命中率高达70%,普通人就只有3.5%,老兄应该是没有帽子的,所以没中也正常,不用太灰心。实在不行,想想搞个副业,比如做做自媒体,可以走学术路线,或者科普路线,或者别的什么的。红了还能带带货,也不失一条出路
:lol
数值分析 发表于 2025-10-24 13:08
老兄申的国自然面上项目还是面下项目?据说今年面上的平均命中率才10%。。。而且有各种帽子人才(杰青,优 ...
确实没有国家级人才帽子,自己之前也有问题,都有原因。
谢谢你的数据分析。我琢磨一下。
也是一条道路! “实在不行,想想搞个副业,比如做做自媒体,可以走学术路线,或者科普路线,或者别的什么的。红了还能带带货,也不失一条出路”
--假如,假如啊,假如做自媒体,多半不如学投资(炒股票),这个真是可以做到老的。
这个牛市还长,选到合适的股票,还是有赚的。
谨供参考 老财迷 发表于 2025-10-25 22:11
“实在不行,想想搞个副业,比如做做自媒体,可以走学术路线,或者科普路线,或者别的什么的。红了还能带带 ...
好建议,财迷兄有什么入门资料可以参考的吗? 真是抱歉,我真推荐不了。
我看投资书籍至少是10多年前了,唯一能想起书名的,可能一堆坛友会嗤笑,是《富爸爸、穷爸爸》,这书快30年前了,那时我还在老家,这算是我的第一本理财启蒙书,其实当时没看懂,现在也没兴趣再看了。买过几本理财-财务类知识的书,结合我做银行IT学的,算是有了会计基础知识。买过10多年国内一个家庭记账软件“财智理财”专业版,记了约20年,直到去年工作太忙,才没记账。
投资,如果仅是炒股票这一行,可能并不需要看多少书。
时间价值、沉没成本、机会成本;贷款买了房、车,有资产有负债,有增值贬值,有折旧,折旧完了有残值;会用软件记账,能看懂软件出的家庭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收益表(公司的利润表);股票的除权、前复权、不复权;大体上我知道这些。
这些不是必须的,但知道这些,对投资、炒股票有好处。
知道中美竞争,中国能赢,这个是必须的。不相信这点,就不要在中国投资、炒股票了。
根据国内的大势,自己的行业、自己的兴趣,选几家公司,看看K线图,适当投入一些,低买高卖,不贪不惧,做些波段,定好目标、红线,赢到目标落袋、输到红线止损,有空时复盘、总结。
不要轻信他人内幕消息,A股有很多起董事长、总经理、董秘炒作自家股票亏损的(用AI一查就知道)。
买入一只股票,一定要能说服自己,要有逻辑。基本面、相对低位、国家投资、市场看好......,总之不要冲动。
扯了一堆,说下我自己的持仓。
重仓的是比亚迪,这一轮从2025-06-30的333元左右(目前的前复权价约111元)开始买入,经历3、4个小的赢利点、低位,逐渐重仓,现在成本105.61,亏损1.76%。
选择它,最直观的是04-07的“股灾”,它最低价在04-09的103.23(前复权价),我认为它很难跌破这个价格。
但它三季度的销量不理想,10-23它的最低价是102.00,现在都在等它的三季报。
另一方面,它在巴西的厂子投产了,卢拉去站台了。荷兰“没收”了安世半导体,中国并不着急,再过2-4周,欧美的车厂要陆续停产了。
在股票市场中,一切都是概率。
比亚迪可能继续下跌,但跌至上一个低点2025-01-13的86.08概率不大,即使到此价位,是再跌17%,我还能承受,并可逐渐加仓。如果跌至2024-08-08的73.18,我就没弹药了,只能装死等上涨。
比亚迪可能会涨,我会在108左右开始卖,因为我有102、103的筹码;会在120-125左右基本卖完,剩一点看看能否突破前期的137.67。
我认为它涨到120比跌到86的概率要大的多。
另一个重仓是长江电力,亏损0.07%。逐渐重仓它,是因为前期在芯片产业链上赢利较大,芯片链清仓早了,但不敢大举再入,就找了一只防御型的股票,避免自己在“高位”过多买入芯片链。
当然,我相信过2、3年,芯片链现在的价位有很大概率是“低价”了,我只是不想在它相对高位、波动较大时介入。
我也会尝试一些其它股票,但多数买的很少,属于挣个饭钱就跑。
写的哆嗦了,希望对分析兄有点用处。
本帖最后由 西行的风 于 2025-10-26 10:36 编辑
老财迷 发表于 2025-10-26 09:37
真是抱歉,我真推荐不了。
我看投资书籍至少是10多年前了,唯一能想起书名的,可能一堆坛友会嗤笑,是《富 ...
谢谢老兄推荐,我其实也炒股票,97年的老股民了,我买的和老兄的想法很像,我看好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华为系),芯片产业,银行股 ,水利股。稀土谨慎对待。买低卖高,长线投入。比银行利息高就行。 老财迷 发表于 2025-10-26 09:37
真是抱歉,我真推荐不了。
我看投资书籍至少是10多年前了,唯一能想起书名的,可能一堆坛友会嗤笑,是《富 ...
多谢财迷兄详尽的指点,我试试看看能不能入门。{:187:} 西行的风 发表于 2025-10-26 10:14
谢谢老兄推荐,我其实也炒股票,97年的老股民了,我买的和老兄的想法很像,我看好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华为 ...
我的工资不够用,所以追求的高一些,仅高过银行利率,不够用{:206:}
老兄既然是老股民,也有所得,那在工作上,稍微平淡一些,尽到责任后,有追求但不强求,可能会轻松点。不一定对,供参考。
实际上,我今天还加班了大约3小时给文档查错,就是有责任心造成经常加班{:202:}
		页: 
[1] 
2